文/邱奕宏
時序進入11月,在歲近年終的這個時節,不同國家的民眾各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對美國人而言,最重要的節日,除了耶誕節外,莫就是屬於全家歡樂團聚、共享豐盛佳餚的感恩節。感恩節(Thanksgiving)可以說是美國特有的節日(一說是加拿大亦有相同的節日),而感恩節大餐更是充滿著美國本土食物素材的代表。由於筆者過去在美國求學數年,過去一年(2019-2020)亦在美國波士頓的哈佛大學進行研修,並有幸受到美國友人的邀請而歷經了數次的感恩節大餐,因而格外能從這些佳餚美饌及餐桌上美國朋友們的熱絡互動中,觀察與感受到此節日與該盛宴背後所流露出深厚的美國傳統與文化。因此,本文就從美國的感恩節大餐談起,與讀者分享筆者自身的經驗,並談談感恩節及其菜餚所代表的美國文化與價值、及感恩節大餐的習俗,最後聊聊該節日最引人注目的話題──美國第一家庭的感恩節大餐。
感恩節的由來與發展
許多台灣人對感恩節的最早認識,可能是來自國中英文課本中關於美國感恩節的介紹。筆者去年感恩節時受邀到擔任筆者研究指導的哈佛大學國際經濟學庫克教授(Prof. Richard Cooper)家中作客時,庫克教授即請他就讀中學的女兒向我們這些身在異地的外國友人介紹了感恩節的由來:即在17世紀初期移居美洲的英國清教徒因不適應北美大陸的嚴峻氣候環境,在飢寒交迫之際,美國印地安人提供許多食物援助這些早期的英國移民,以使其安然度過在美洲大陸的第一個寒冬。這些英國移民遂在來年豐收的季節邀請印地安人一起來感謝上天的恩賜。這故事與筆者以前在學校學到的感恩節由來大致相同,但也與大多數民俗節日的由來相同,其真正的原由已難以考證,不過其節日代表的感謝豐收、慷慨好客與共同歡慶的文化氣氛則持續至今。
儘管現在美國感恩節依法規定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因是聯邦假日而必須放假一天。但事實上,當美國還是英屬殖民地時,每年的感恩節並無固定的日期,而是由各殖民地自行決定。在美國獨立後,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的華盛頓在國會的建議下,於憲法通過的1789年首度宣布11月26日為公共感恩節(public Thanksgiving)。然而,之後感恩節的日期仍是由各州自行宣布,直到1863年10月由處於南北戰爭中的林肯總統,為表達對北軍在蓋第茲堡(Gettysburg)戰役上關鍵勝利的感激,遂宣告該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四為聯邦政府的感恩節。[1]
從自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感恩節都是維持在11月的第四個周四。但到了小羅斯福總統,由於美國仍處於經濟大恐慌的末期,且美國的年終購物季節多是從感恩節到耶誕節的這段期間,為刺激美國經濟及讓消費者與零售商家有更多的時間來購物及銷售,小羅斯福總統於是在1939年首次將感恩節提前一周到11月第三周的周四。然而,此作法並不受到民眾歡迎,於是在1941年12月26日小羅斯福簽署國會的法案而將聯邦感恩節正式規定在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自此之後,在每年11月底的感恩節成為美國人在年底耶誕節前最重要的一個全家團聚的節日。對美國人而言,當感恩節到來時也意味著這一年的辛勤工作即將結束而開始要進入一個歡慶豐收與洋溢歡樂氣氛的歲末時節。[2]
感恩節大餐的佳餚
感恩節是美國民眾家人團聚在一起的節日,亦可說是北美洲特有的習俗,慶祝該節日的佳餚自然也充滿著濃厚的美國本地色彩。筆者在留學美國期間,每年都會與當地友人或美國朋友慶祝感恩節,因此也體驗過不少次的美國感恩節大餐。
傳統的美國感恩節佳餚多採用美國當地的食材,並為反映象徵豐收的秋季時令,因此在菜餚的視覺呈現上多以金黃、楓紅、翠綠的鮮豔色彩為主,再加上滿桌豐盛的擺盤來表現豐收歡慶的氣氛。此外,從美國民眾經常戲謔地將感恩節稱為火雞節(Turkey Day)來看,由此可觀察到火雞在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大餐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簡言之,火雞可以說是感恩節大餐中必備的傳統主菜與象徵該節日精神的主角。在北美洲的火雞比台灣食用的肉雞大上一倍有餘,筆者今年在從住家到哈佛的步行途中亦曾經數次看到色彩鮮豔奪人的巨大火雞自由地在路旁住家的開放草地上漫步。此種龐大的火雞遂成為從早期清教徒移民在嚴峻自然環境下攝取蛋白質營養的主要來源,因此火雞也成為紀念移民精神與象徵傳承北美歷史文化到下一代的重要精神糧食與節日佳餚。
傳統的感恩節晚餐。圖片源自: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Our_(Almost_Traditional)_Thanksgiving_Dinner.jpg
傳統的感恩節火雞多是將整隻巨大的火雞放入烤箱中烘烤,並在其雞身內部塞入各式的調味料與用麵包塊、洋蔥及芹菜等做成的餡料,待火雞外表烤到全身呈現金黃色澤熟透後,再放於大盤中並置於餐桌中的中間位置,等大家就座後再由男主人將火雞切成一片片的肉片,再分送給家人及賓客享用。
除了此種傳統的感恩節火雞外,筆者有一年隨美國朋友回到其父母位在堪薩斯州的老家,與其家人一起度過感恩節。當時筆者首次看到另一種烹煮火雞的方法,是在戶外用巨大裝滿油的鐵桶,將其置於火爐上,並將油燒至滾燙後,再把整隻火雞放入鐵桶中後加蓋油炸,待其火雞油炸熟透後,再將火雞取出懸吊,以瀝乾多餘油脂。此種鐵桶油炸的火雞不同於烤箱的火雞,其火雞表皮的酥脆與切開後肉質的鮮嫩,異於傳統使用烤箱烘烤的火雞口感,且油炸期間香味四溢,並多了一種粗曠豪邁的風情。不過也由於此種烹調方式比較危險,因此這種火雞的烹調多是由男性在住家外的後院來負責烹調,這也成為美國男性除了在戶外使用大型爐具烤肉外,另一個筆者所知會由男性主導下廚的場合。
除感恩節火雞外,餐桌上許多的菜餚也充滿美國當地特色與季節風情。不可或缺的包含有蔓越莓果醬、烤番薯、南瓜、水煮玉米、馬鈴薯泥、烤四季豆及甘藍的時蔬、烤胡蘿蔔、起司通心粉、肉汁、南瓜派、蘋果派、胡桃派等等。肉類除了火雞之外,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是火腿。整塊巨大的火腿在透過烤箱烹煮後,切成肉片後呈現粉嫩透紅的誘人色澤,成為在火雞以外的肉類選擇。滿桌的佳餚再搭配上諸多當季的水果,色彩繽紛地流溢到整個餐桌,充滿了那種專屬於秋天之歡慶豐收的時令氣氛。
通常美國人在吃切成薄片的火雞時,會在肉片上面加上酸澀滋味的蔓越莓果醬,鮮紅的果醬放在白嫩的火雞肉上一起食用,確實別有一番風味。蔓越莓也是北美大陸的特產,由於蔓越莓色澤鮮紅,但滋味酸澀,美國農民與政府部門為增加蔓越莓的經濟價值與其收益,特別將蔓越莓製成各種的果汁、果醬、果乾等產品,並強調其營養價值,以鼓勵美國民眾的消費。不過在感恩節餐桌上,無論您喜歡或不喜歡,蔓越莓果醬討喜的鮮紅色澤與其代表北美洲大陸特有水果的意涵,使其成為感恩節大餐中都必須一嘗的食物。
與台式料理不同的是,美國的感恩節大餐鮮少看到湯湯水水的菜餚,絕大部分都是從烤箱中一道道拿出來擺在餐桌上,而由主人夫婦與家人朋友同時一起共同享佳餚,不會有那種主婦還在廚房炒菜下廚而無法與家人同時進餐的情況。
感恩節大餐的習俗
面對上述豐盛的感恩節大餐,許多美國民眾將之視為是除耶誕節之外必須闔家團聚的重要節日,不過由於美國幅員廣大、家人通常分散全國各地,因此何時享用此一象徵全家團圓、歡慶豐收、表達感恩的佳肴即成為一個問題。
筆者曾受邀參加多次的感恩節晚餐,雖說是晚餐,但是這感恩節晚餐開始的時間卻多在傍晚或傍晚之前,而不是一般晚餐的六點到七點的時間。筆者受邀的感恩節大餐最早有從二點多開始,最晚亦不超過五點。美國曾有統計顯示美國民眾吃感恩節晚餐的時間最多是落在四點與五點之間[3]。由此顯見,感恩節大餐開動的時間要比一般晚餐時間來得早。
之所以會較早開動感恩節大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理由,包含可以讓家人朋友有更多放鬆的時間來慶祝節日、享受歡愉氣氛;維繫以往感恩節的傳統,因為早期美國是農業社會,歡慶豐收的秋天意味著農作也告一段落,因而較早吃大餐慶祝;可以有較充分的時間提早動身回家,因家人四散各地,且通常不在感恩節在老家留宿過夜,若較早吃感恩節大餐則可以有較充裕的時間來搭機或駕車長途返回工作地;最後則是較早吃完大餐後,可以與家人一起看電視轉播的美式足球比賽,共享觀看運動賽事的激情與歡樂。
在感恩節大餐開始時,若是有基督教信仰的家庭,男主人會帶領家人及朋友做一次餐前禱告,並每人輪流說一次今年最感謝的人或事。即使沒有濃厚宗教信仰的家庭,亦會每人輪流表達最感謝的人或事,以符合這個假日的意義:感謝賜與。筆者認為這是與台灣民俗假日最不同之處,我們在歡慶家人團圓幸福與事業成就之外,似乎少了一種謙卑感恩他人、社會及國家的情懷,亦並沒有特定的節日來做自我反思與表達感恩之心。
當然不是每個美國人都會認真地在開動感恩節大餐時會體現這種節日意義的反思與感恩,在節日越趨商業化之下,更令美國民眾為之瘋狂的是在感恩節大餐後,隔日所謂「黑色星期五」的購物折扣日。為搶購在感恩節隔日有大幅折扣的商品,許多美國民眾不惜在半夜就前往大型商場外排隊,待商家隔日一開門後,即蜂擁前往大肆搶購,如同比賽百米賽跑般,瘋狂推擠搶奪折扣商品的激烈程度不下戰場。
對此,筆者比較有印象的是,在某年感恩節隔日的午間新聞中報導,有一對中國留學生夫妻在半夜跑去排隊準備搶購隔日的感恩節特價商品,卻將年幼的女兒遺留在家中獨自睡覺。不料該女兒半夜醒來不見父母,即打電話報警告知。由於該州法律不許父母放任年幼的小孩獨居家中,美國警察除讚許這小孩的機智外,亦逮捕這一對夫妻。這或許是感恩節瘋狂購物中樂極生悲的顯著例子。
此外,對許多讀者而言,對感恩節的印象或許是媒體報導之有關美國總統會在感恩節當天赦免火雞的習俗。關於此習俗最早可追溯到宣布感恩節為全國假日的林肯總統。根據派駐白宮的記者在1865年的報導指出,由於林肯總統的兒子泰德(Ted)向即將被送上耶誕節晚宴餐桌的火雞說情,使得林肯總統赦免那隻火雞,而開啟了總統赦免感恩節火雞最早的紀錄。[4]但總統赦免感恩節火雞變成正式的官方傳統是從老布希總統才開始,1989年由於美國動物權利保護團體在白宮附近抗議,於是老布希總統遂赦免了那隻準備被送上感恩節餐桌的火雞。事實上,在老布希之前,包含甘迺迪、尼克森及雷根等總統皆曾據報赦免部分由美國家禽產業所贈與的火雞,讓其回歸農場。[5]
2020年,美國總統川普在感恩節時赦免火雞「玉米」。(法新社)圖片源自: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61709
美國第一家庭的感恩節與大餐
感恩節是美國的傳統假日,感恩節大餐更是象徵美國獨特文化與價值的代表。也因此美國第一家庭如何慶祝感恩節及如何準備感恩節大餐遂成為眾所注目的焦點。
在林肯宣布感恩節為正式假日後,其後許多的美國總統大多在白宮過節,因為當時的交通較不方便。但小羅斯福總統成為第一個在海外過節的總統,1936年他在阿根廷外海上的美國軍艦印地安納波里號(U.S.S. Indianapolis)與美國海軍官兵一同過節。之後的尼克森與雷根總統則會回加州老家過節,柯林頓與小布希總統則選擇在感恩節期間去鄰近華府的大衛營度假。2016年當選的川普總統則選擇回到其陽光溫暖的佛州別墅度過感恩節假期。[6]
如同一般美國人一般,第一家庭的感恩節餐桌上邀請的對象仍多是親近的家人與朋友,因為這是屬於家人團聚的專屬節目,除了赦免火雞外,通常不會有太多公開的媒體活動。但是為展現第一家庭的親和力,許多總統亦會選擇在此一特殊涵義的節日與不能返家的執勤公職人員或與弱勢的一般民眾相處。例如1993年柯林頓總統夫婦在該日前往華府的浸信會教堂為街友準備感恩節食物;老布希在1990年於第一次波灣戰爭期間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與美軍共度感恩節;2003年小布希總統即在感恩節期間前往美軍駐紮伊拉克巴格達機場與美軍士兵共度感恩節;又如2015年歐巴馬總統夫婦在當日於華府的非營利組織擔任義工,分送感恩節菜餚給當地弱勢民眾。[7]
事實上,美國第一家庭的感恩節大餐與一般美國民眾的菜餚並無太多差異。儘管一般來說第一家庭的日常飲食多是由白宮專屬的料理團隊負責,但在準備感恩節此傳統節日的菜餚上,有時第一夫人為展現其對此晚宴的重視,亦會特別對菜單與相關擺設提供建議。第一家庭的感恩節大餐會依每位總統及家人的喜好而有差異,但火雞、時蔬、肉類等傳統菜餚都是在必備菜單上。以川普總統在2017年的感恩節菜單為例,除多了龍蝦、石蟹等海鮮外,似乎並沒有特別如台灣民眾在過特殊節日時必須特別講究或複雜雕琢的菜餚。[8]從此觀察,美國民眾對該感恩節飲食的講究其實不如是更重視該節日代表家人朋友團聚與歡慶感恩的意義。
象徵感恩與團聚的感恩節佳餚
從一個國家民眾的飲食可以看出該國蘊藏的傳統、文化與價值。美國作為一個移民社會,感恩節的由來代表著美國早期移民在面對嚴酷自然環境考驗後對北美原住民及上天恩賜的感謝。感恩節大餐更是擔負著傳承此種堅毅強韌的移民文化與價值給下一代的使命。美國的感恩節大餐的價值並不是在其菜餚的細緻可口,而是藉由享受佳餚的媒介來凝聚一種家人團圓、反思感恩及共享歡樂氣氛的過程。或許這才是我們台灣民眾在看待美國感恩節大餐時,所必須具有的正確觀察角度。
註:
[1] https://www.history.com/this-day-in-history/lincoln-proclaims-official-thanksgiving-holiday
[2]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onpolitics/2017/11/21/how-u-s-presidents-shaped-thanksgiving-holiday-short-history/885062001/
[3]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best-time-of-day-eat-thanksgiving-dinner_l_5dd2e848e4b02947481c0606
[4] https://www.whitehousehistory.org/press-room/press-timelines/thanksgiving-at-the-white-house
[5]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2064254
[6]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onpolitics/2017/11/21/how-u-s-presidents-shaped-thanksgiving-holiday-short-history/885062001/
[7] https://prologue.blogs.archives.gov/2012/11/21/thanksgiving-with-the-presidents/
[8] https://abcnews.go.com/Politics/menu-president-trumps-thanksgiving-dinner/story?id=51349608
小編註:
置頂圖片白宮由dadazhi設計Pngtree.com
作者:邱奕宏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問題:哪一種菜餚是美國感恩節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菜、且會以該食物來做為感恩節別稱的食物?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烤火雞
文章中有提到,「火雞」是感恩節大餐中必備的傳統主菜與象徵該節日精神的主角。也有感恩節火雞一稱。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Turkey day)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最主要為火雞,感恩節因此有火雞節的別稱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可以說是感恩節大餐中必備的傳統主菜與象徵該節日精神的主角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Turkey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時蔬、肉類等傳統菜餚都是在必備菜單上
烤火雞
火雞
火雞
烤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Turkey
烤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感恩節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
烤火雞
美國民眾經常戲謔地將感恩節稱為火雞節(Turkey Day)來看,由此可觀察到火雞在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大餐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簡言之,火雞可以說是感恩節大餐中必備的傳統主菜與象徵該節日精神的主角。
火雞
火雞、火腿、肉類、蔓越莓果醬、烤番薯、南瓜、水煮玉米、馬鈴薯泥、烤四季豆及甘藍的時蔬、烤胡蘿蔔、起司通心粉、肉汁、南瓜派、蘋果派、胡桃派
火雞、火腿、肉類、蔓越莓果醬、烤番薯、南瓜、水煮玉米、馬鈴薯泥、烤四季豆及甘藍的時蔬、烤胡蘿蔔、起司通心粉、肉汁、南瓜派、蘋果派、胡桃派
火雞
火雞
火雞肉
火雞
火雞
火雞
火雞